新起点,新征程,推动期货市场高质量发展

2024-12-28 13:59:52 来源: 期货日报

  2024年9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中国证监会、国家发改委等七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促进期货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提出了八项政策措施,包括严格监管期货交易行为、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强化对期货公司的全过程监管、提升期货市场的风险防范能力等,以推动期货市场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央政府各相关部门在促进期货市场高质量发展方面达成了高度共识,这是前所未有的。这不仅为期货市场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提升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率以及维护金融稳定提供了明确路径。

  一、《意见》描绘期货市场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意见》提出了8个方面共17项重点举措,旨在完善监管体系和强化风险防控,力求通过行为监管和机构监管两大抓手,建立起穿透式、全过程和协作监管相结合的全方位监管体系。在行为监管方面,《意见》重点加强交易监管,抑制过度投机,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同时优化规则,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在机构监管方面,《意见》强化对期货公司的全过程监管,完善其治理结构,规范经营活动,健全风险出清机制,以提升抗风险能力。此外,《意见》还强调优化监管资源配置,强化跨部门和跨地区的监管协同,提升市场监测水平。这一系列措施不仅针对当前期货市场的薄弱环节,也为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监管支持。

  在强化监管体系的基础上,《意见》强调提升服务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质效,深化对外开放。在提升商品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方面,《意见》指出要以农业、制造业和绿色发展为重点,优化品种布局,满足实体企业的风险管理需求。通过制定产业客户提升计划,优化套期保值交易环境,推广组合保证金,降低企业成本,提供优质衍生品服务,监测商品价格和交易量趋势,提升宏观经济管理能力,促进商品现货市场升级和信用水平提升。金融期货和衍生品市场方面,《意见》强调要丰富金融期货和衍生品交易品种,增强市场的稳定性和覆盖面,促进股票市场的内在稳定。推动商业银行参与国债期货试点,支持中长期资金进行套期保值交易。通过推进资本市场衍生品监管改革,统一监管标准和力度,健全交易报告库和识别体系,提高数据质量和互通性,加强系统性风险监测。严格监管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的衍生品业务,确保审慎和行为合规。

  《意见》的一大亮点是提出有序推动符合条件的商品期货期权品种纳入对外开放范围,允许合格境外投资者参与更多商品期货期权品种交易,持续扩大高水平制度性开放。研究股指期货、国债期货纳入特定品种对外开放,允许境外期货交易所推出更多挂钩境内期货价格的金融产品,强调在开放环境下的监管能力建设。

  引人注目的是《意见》勾画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第一阶段,到2029年,建立起中国特色的期货监管制度和业务模式框架,并对品种布局、定价能力及中介机构水平提出更高要求。第二阶段,到2035年,构建一个安全、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具有韧性的期货市场体系,进一步提升中介机构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第三阶段,到本世纪中叶,打造世界一流的期货交易所,大幅提升期货市场服务国民经济和配置全球资源的能力。《意见》的发布为期货市场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不仅着眼于当前的监管和风险防控,更为期货市场的高质量发展绘制了长远蓝图。

  二、增强期货市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与风险防范

  《意见》提出,要推动商品期货市场持续贴合现货市场实际和产业发展需要,期现联动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实现新目标,商品期货市场需与现货市场紧密结合,实现期现联动,以满足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为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持。期货市场的设立初衷是为实体经济提供规避价格风险和套期保值的工具。过去,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期货市场主要应对价格上涨的风险;而在当前经济下行周期,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更加显著,使得应对这些新的挑战刻不容缓。

  场内期货功夫在场外。企业和投资者可以通过买入或卖出期货合约来锁定未来价格,从而规避不确定性。因此,让更多相关方有效利用期货工具,提高市场透明度,形成公允和代表性的市场价格,为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可靠的价格信号尤为重要。现货企业应以现货市场为基础,积极运用期货工具对冲风险和配置资源,而期货交易所和期货公司则要“接地气”,满足现货企业和实体经济的避险和定价需求,提高服务绩效,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推动现货与期货的深度融合,应以现货市场为基础,充分利用期货工具,解决产业链中的难点和痛点。通过这种方式实现期现联动,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果。期货市场应为实体经济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帮助企业锁定价格,规避市场波动带来的不确定性,从而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此外,国际市场风云变幻,各种“黑天鹅”和“灰犀牛”事件可能随时发生,防范重大金融风险、加强风险管理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期货和衍生品作为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意见》的发布为期货行业提供了展示其风险规避能力和服务能力的机会。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迎接可能的重大考验。建立健全的风险监测和预警机制,及时识别和应对潜在的重大金融风险。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反应,减少损失。期货市场应趁势而为,做到强监管、防风险,始终坚持严守两大风险底线:一是牢牢守住宏观经济和实体经济的系统性风险底线,二是守住期货市场和期货行业本身的系统性风险底线。

  三、利用期货市场提升大宗商品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国际竞争力

  需要注意的是,“十四五”规划中的双循环发展战略以内循环为主,但在大宗商品领域,不是以内循环为主,而是以外循环为主。我国重要资源型产品的对外依存度很高,需要大量依靠进口。因此,我国大宗商品安全体系,有赖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的安全和稳定。近年来,国际政治格局的不稳定性增加,大国博弈和地缘政治变化加剧了全球化退潮,中美冲突导致全球供应链重新调整。在国际产业链和供应链重构、国内产能难以完全满足需求的背景下,我国必须重新思考和定位全球化战略布局,构建一个资源可控、价格可承受的大宗商品安全体系。

  首先,需要强化国内大宗商品供应保障体系。具体措施包括:一是扩大国内供应,增强资源勘探和开发力度,提高自给能力。二是增强进口协调,维护多边国际贸易体系,推进进口来源的多元化,以降低供应链断链风险。三是支持企业国际化,支持央国企和民企通过贸易和投资实现战略性资源的国际化配置。四是完善储备体系,优化储备机制,提升应急反应能力。五是优化产业结构:减少对传统化石燃料的依赖,逐步降低大宗商品的对外依存度。六是构建海外储能供应体系,增加海外储能产能,提高海外资源的回运能力,并采用国际化、市场化手段进行战略资源的国际化配置。七是推广跨境人民币结算,在双边和多边区域经贸合作机制中,广泛推广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特别是在大宗商品贸易和投资方面深入应用。

  其次,需要打通产业链,构建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具体措施包括:一是优化产业链,通过整合上下游企业资源,提高产业链各环节的协同效应,消除瓶颈和断点,确保生产和供应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二是完善供应链管理,引入先进的供应链管理理念和技术,如区块链、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提高供应链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增强供应链的弹性和抗风险能力。三是提升价值链,推动企业向价值链的高端延伸,通过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在战略性资源国际化配置过程中,运用期货市场工具,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和风险对冲。四是构建现代供应链平台,利用期货市场的平台功能,通过交易定价、套期保值避险、交割连接现货市场等方式,有效服务实体经济。现代供应链加上平台经济是最具潜力和优势的资源配置模式。五是强化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全球供应链治理,推动建立公平、公正、透明的国际供应链规则,提升我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四、加快出台期货和衍生品法相关管理办法,优化市场运作环境

  《意见》的发布是为了贯彻落实今年四月颁布的“新国九条”,对期货市场进行了战略部署,具有重要意义。此前,期货和衍生品法已于2022年8月1日正式施行。该法律以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为核心,涵盖了期货及其他衍生品,场内和场外交易,国内和国际市场,以及标准化和非标准化产品。期货和衍生品法的出台,使我国期货和衍生品市场的发展真正实现了有法可依,填补了我国金融市场法治建设的空白。

  目前,与期货和衍生品法配套的相应管理办法尚未出台,期货和衍生品法与《期货交易管理条例》并行的局面不可持续。因此,亟需制定和发布与期货和衍生品法相配套的管理办法,以完善期货市场的监管体系,使市场运行和监管有法可依。长期以来,期货市场在监管方面存在“管得太多,监得不足”的问题,动态功能监管能力相对欠缺,主要原因是监管机构缺乏“法律授权”。期货和衍生品法的出台,为中国期货和衍生品市场提供了法律保障,有助于建立一套基于规则的监管模式,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和韧性的期货市场。但是,随着期货市场的不断发展,监管工作也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以适应市场的新变化和新需求。通过加快出台期货和衍生品法的配套管理办法,可以进一步完善监管体系,提高监管效能,确保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加快出台与期货和衍生品法配套的管理办法,不仅是完善法律体系的必要步骤,也是推动期货市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只有在法律和监管的双重保障下,才能实现期货市场的规范运作,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推动金融改革走向深入。

  五、深化改革开放,提高国际话语权

  《意见》提出,要持续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通过确立市场化和全球化战略,成功转型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货物贸易国。在这一过程中,期货市场作为市场经济的“探路石”和“试金石”,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深化高水平开放不仅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还增强了市场的活力与竞争力。

  国际化是期货市场的天然属性,也是期货市场的必然发展方向。但是,尽管国内期货市场交易量巨大,但由于市场结构和定价机制的问题,国内企业纷纷参与境外交易而未大量进入国内期货市场。因此,必须用好国际市场,加强国内外大宗商品期货市场的有效对接。国内期货市场发展相对较晚,现货与期货市场、场内与场外市场要实现有效对接,需要充分利用境内外两个市场,研究我国期货交易所与国外期货交易所的衔接机制。

  为增强价格话语权、降低企业贸易风险、降低交易成本、推动金融市场发展与产业链稳定,中国一直在谋求建立大宗商品的全球定价中心,提升服务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的水平。定价功能是期货市场的核心功能,只有正常发挥其定价功能,才能充分实现避险功能和资产配置功能,对实体经济保驾护航。因此,必须深化开放期货市场,确保其定价机制的公正性和透明度,使其能有效反映市场的供需状况,帮助企业和投资者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继续扩大高水平开放,需要充分利用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场内市场与场外市场,实现战略资源的国际化配置,充分发挥期货市场的功能和优势,中国经济将能够在全球竞争中占据更加有利的位置,实现长期稳定的繁荣发展。在打造国内市场成为国际定价中心和资源配置中心的同时,也要充分发挥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优势,将中国因素转化为中国力量。

  期货市场高质量发展是前提和基础。期货市场不仅推动了金融产业的繁荣,也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期货市场的兴起,是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结果,也是中国资本市场国际化进程的重要标志。我们期待期货市场继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中国式现代化和金融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为中国经济的稳健发展贡献更多力量。(胡俞越系北京工商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教授,张忠鹏系北京工商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研究生)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 国星光电
  • 东港股份
  • 顺钠股份
  • 君禾股份
  • 电光科技
  • 海得控制
  • 神剑股份
  • 思泰克
  • 代码|股票名称 最新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