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行业观察:海洋经济板块逆势走强;人形机器人量产进程加速
上周(2025年3月17日-3月21日),尽管A股市场整体回调,但机械板块呈现结构性亮点。SW机械设备指数周内下跌0.81%,跑赢沪深300指数1.48个百分点,年内累计涨幅达16.13%,在申万一级行业中排名第一。其中,海洋经济与人形机器人两大领域表现尤为突出,政策支持与产业进展共同推动行业热度攀升。
海洋经济板块获政策与资金双重支撑
政策端对海洋经济的支持力度持续加码。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并将“深海科技”首次列入国家未来产业规划;上海同步发布《上海市海洋产业发展规划(2025-2035年)》,明确海洋装备制造、深海资源开发等方向。政策引导下,海洋高端装备制造成为焦点,涉及船舶制造、深海机器人等领域的企业备受关注。
市场资金动向印证了这一趋势。3月21日,海工装备概念板块逆势上涨3.93%,主力资金净流入18.37亿元。中国船舶、中集集团(000039)等企业在高端船舶(如LNG运输船、风电安装船)领域的技术积累与订单进展,成为资金布局的重要标的。此外,深海机器人技术供应商中国中车(601766)亦因全球化布局优势引发市场关注,其子公司时代电气早在2015年便通过收购英国SMD切入深海作业机器人领域。
产业与资本协同效应进一步显现。深圳、上海等地近期提出加快布局海洋经济新业态,涵盖邮轮经济、海洋牧场等场景。政策红利释放叠加项目落地预期,海洋经济板块有望持续受益于国产化替代与深海资源开发需求。
人形机器人产业化进程提速
特斯拉Optimus量产进展成为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的重要里程碑。3月21日,特斯拉宣布Optimus已在弗里蒙特工厂实现量产,2025年计划生产5000台,2026年产能将提升至5万台。这一进展标志着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阶段正式迈入规模化生产,产业链上游核心零部件及设备供应商迎来增量机遇。
国内企业加速切入机器人赛道。据公开信息,2025年以来已有12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机器人领域投资与合作,涉及精密传动、关节模组等关键环节。例如,中鼎股份(000887)计划投资10亿元建设智能机器人研发中心,并与多家企业签署战略协议;五洲新春(603667)投入15亿元扩产行星滚柱丝杠等产品,瞄准新能源汽车与机器人市场需求。技术层面,高温超导磁体、灵巧手微型丝杠等创新成果的突破,进一步推动国产供应链竞争力提升。
市场前景与挑战并存。高盛预测,203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380亿美元,但现阶段仍需攻克成本、可靠性等产业化难题。国内厂商通过绑定头部客户、横向扩展应用场景(如工业制造、服务领域)等策略,逐步构建差异化优势。随着量产进程加速,具备核心技术与规模化交付能力的企业有望率先受益。
520人